工具和本体:庄子美学的语言观

颜翔林

文艺理论研究 ›› 2013, Vol. 33 ›› Issue (5) : 163-168.

PDF(345 KB)
欢迎访问《文艺理论研究》, 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
PDF(345 KB)
文艺理论研究 ›› 2013, Vol. 33 ›› Issue (5) : 163-168.
美学研究

工具和本体:庄子美学的语言观

作者信息 +

The Tool and the Entity: The Language Philosophy in Zhuangzi's Aesthetics

Author information +
文章历史 +

摘要

庄子对于语言的批判表现出深刻的思想矛盾。他认为语言既是工具也是本体,体现出一定的辩证理性。语言是一种诗性的精神存在并且参与了文化的创造,而《庄子》文本的语言印证了庄子的诗意语言观。

Abstract

Zhuangzi's critique on language exhibits a deep contradiction in his thinking as he considered language to be both a tool and an entity, despite its dialectical nature. Language is a type of poetic spiritual existence and contributes to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, and the text of Zhuangzi illustrates Zhuangzi's poetic view of language.

关键词

工具 / 本体 / 诗性 / 创造

Key words

tool / entity / poeticness / creation

引用本文

导出引用
颜翔林. 工具和本体:庄子美学的语言观[J]. 文艺理论研究, 2013, 33(5): 163-168
YAN Xiang-Lin. The Tool and the Entity: The Language Philosophy in Zhuangzi's Aesthetics[J].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, 2013, 33(5): 163-168

参考文献

卡西尔:《语言与神话》,于晓译。北京:三联书店,1988年。
——:《人论》,甘阳译。上海:上海译文出版社,1985年。
德里达:《文字学》,汪堂家译。上海:上海译文出版社,1999年。
恩格斯:“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”,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》第四卷。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58年。
方勇 陆永品:《庄子诠评》。成都:巴蜀书社,1998年。
郭象 成玄英:《南华真经注疏》下册。北京:中华书局,1998年。
海德格尔:《诗•语言•思》,彭富春译。北京: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。
——:《在通向语言的途中》,孙周兴译。北京:商务印书馆1997年。
王弼:《老子注》。北京:中华书局,1954年。
王先谦:《庄子集解》。北京:中华书局,1954年。
伍蠡甫主编:《西方文论选》。上海:上海译文出版社,1979年。
徐克谦:《庄子哲学新探》。北京:中华书局,2005年。

基金

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庄子怀疑论美学”[项目编号:12FZW007]2012年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之一。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“庄子怀疑论美学及其当下意义”[项目编号:06CGWX25YBX]的阶段性成果。

PDF(345 KB)

1061

Accesses

0

Citation

Detail

段落导航
相关文章
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