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模态框(Modal)标题
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
关闭
关闭
提交更改
取消
确定并提交
×
模态框(Modal)标题
×
欢迎访问《文艺理论研究》,
导航切换
文艺理论研究
首页
期刊介绍
编 委 会
道德声明
投稿指南
期刊订阅
联系我们
国际期刊推广平台
English
期刊首页
在线期刊
最新录用
最新录用
说明:以下列出经编委会审查通过,被本刊录用的文章。这些文章尚未确定具体刊出日期, 其个别内容、版式可能与最后的发表版本稍有差异, 请以最后发表为准。本刊已经为这些文章分配了文章唯一和持久的doi,您可以使用doi直接引用本文。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下载引用文件后,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,包括: BibTex, EndNote, ProCite, RefWorks, and Reference Manager.
选择文件类型/文献管理软件名称
RIS (ProCite, Reference Manager)
BibTeX
选择包含的内容
仅文章引用信息
引用信息及摘要
导出
全选
|
Select
中国特色文论话语体系研究:言象意研究
“立象尽意”与中华审美文化
马大康
文艺理论研究.
可视化
收藏
“大象”“象罔”并无神秘,实即“非对象性”之状态。人与自然之间从“物我分裂”的对象性关系,经由模仿、想象而建构“物我合一”的非对象性关系,也就进入“大象”之境,由此而体道得意。“立象尽意”就是指由对象性之“象”转换为非对象性之“大象”而体道得意的过程。对“象”与“道”之关系的理解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实践。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则体现为“象”与“大象”互换互动互生互释,无论“意象”“意境”“境界”都同时包含着“象”与“大象”,是双方共同构成的张力场,或曰“象—大象”。“象—大象”是中华审美文化的细胞,它生成了中华审美文化的独特品格,也决定着中国古典美学和古代文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。
跳至
页
第1页
共1页
共1条记录
首页
上一页
下一页
尾页